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 科技 / By Intelligent Design Technology Limited 認知障礙症(俗稱老人痴呆或腦退化症)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腦部神經退化病之一。它對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也對社會醫療體系提出了嚴峻挑戰。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中,就有1人患上認知障礙症;而每3名85歲或以上長者中,則有1人患上認知障礙症。這些數字令人震驚,更令我們意識到認知障礙症在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的社會中變得日益嚴重。 在預測到2036年全港認知障礙症患者人口將高達28萬的情況下,我們迫切需要採取行動來應對這一問題。而在這個科技發展迅速的世代,科技的發展為認知障礙症的患者和照顧者帶來了一線希望。 「人工智慧」是近來最熱門的詞彙,有了人工智慧的協助,生活就能更加便利和有效率。科技和長者看似互不相容,但事實上,科技發展和長者的生活可以說是環環相扣。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記憶力及認知功能漸趨退化,情緒大變,甚至失去自理能力,回到嬰兒期的階段,需要別人的照顧。常見的症狀包括:患者開始記憶力衰退,在處理昔日熟悉不過的事情時感到陌生,例如忘記回家的路,記不起如何用櫃員機提款。在日常生活上變得粗心大意,例如忘記拔門匙或關水喉。日常生活習慣,例如個人梳洗,均需家人提醒或從旁協助才會進行。開始失去時間觀念,日夜顛倒。情緒變得低落,不願與家人相處。 由人工智能發展成的「智能陪伴機械人」,為認知障礙症患者提供了支援和協助: 1. 提供記憶輔助:智能陪伴機械人可以設置提醒事項,例如提醒服藥時間、約會時間等,幫助患者記住重要事件和日常任務。 2. 進行簡單的對話和互動:智能陪伴機械人可以與患者進行簡單的對話和互動,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例如回答患者的問題,聆聽他們的故事,與他們分享笑話和小故事。 3. 提供娛樂:智能陪伴機械人可以播放音樂、故事、廣播節目、帶領健康操等,提供娛樂。 4. 促進社交互動:智能陪伴機械人可以連接到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台,幫助患者與家人、朋友和社區保持聯繫。 智能陪伴機械人可以改善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照顧者的負擔。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我們可以期待智能陪伴機械人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好地滿足認知障礙症患者的需求,並提供更全面、個性化的支援和照顧。